〔 金仔 GeekTalk 〕教主死後作反  Apple 後遺症開始浮面

〔 金仔 GeekTalk 〕教主死後作反 Apple 後遺症開始浮面

2015-11-16 Off By 金仔
近幾年來,每次 Apple 推出新產品,講得最多的,相信都是「如果 Steve Jobs 仲在生,一定唔會出現!」這句說話。好多教主不會推出的產品,都在他死後得以面世。雖然這些產品的出現,或者可以話給預消費者更多選擇,但同時亦都令到產品線用途上變得更加模糊,而問題,亦在今年的財務報告上出現。Steve_Jobs_Headshot_2010-CROP

其實要數「反教主」產品,都有不少,例如 7.9 吋的縮細版 iPad mini 、 5.5 吋的大屏幕 iPhone 6 Plus 、 12.9 吋的 iPad Pro 等,全部都在教主死後才出現。對於不少果迷都知,教主一向奉行最佳尺寸理念,當年推出 iPhone 堅持要 4.7 吋,全因單手使用夠方便,再大根本就不能單手使用。而 iPad 要用 9.7 吋 4:3 比例顯示,亦都因為考慮到當時的流動性與及影片格式的需求問題。

而硬推其他尺寸的做法,如果從商業角度去考慮,就是增加產品的吸引力,有一更多選擇之下,亦減少用家不買 iPhone 、 iPad 的理由,最少,屏幕不會是他們購買的障礙。不過,今年的財務報告,就顯示 iPad 的銷量下降 19% ,而這個數字的下降,同時亦令到 iPad 的收人減少 23%。點解第一個出現銷量問題的會是 iPad?而不是 iPhone?相信由用購物的態度去思考,可能得到一點提示。

ipadmini3_range

以前教主在世,只得 4 吋的 iPhone ,以及 9.7 吋的 iPad,兩者分功非常清楚;細的主要用在電話及一般文書工作,大的就用在多媒體及上網,兩者一起使用,才能發揮出 iOS 多樣化的功能,同時亦能滿足用家日常一般的需要。但當 7.9 吋的 iPad mini 及 5.5 吋iPhone 出現的時候,這個兩者兼備的前提,已經被打破。當有一部 4.7 吋或 5.5 吋的 iPhone 在手,大幾吋的 iPad mini 吸引力就隨之下降,更加未必會考慮購買一部 9.7 吋的 iPad ,因為以前迫於無奈先要帶兩部機出街,但現在 5.5 吋都已經做到好多 iPad 的工作,拎一部機就算。

回到家中,拎住部 iPad 睇片,又有部手機分開回覆訊息會比較方便,但試問一下有幾多人長時間在家睇片?如果睇得少,用 iPhone 睇更直接,就算睇得多,都只不過是講兩至三小時以內,更不會每天如是。問題出現:出街又不會帶,在家偶爾使用,又何必每一代追新款?

apple_ipad_mini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亦都關強大的國內市場事。始終現時國內是最大的 iPhone 消息國家之一,在 Apple 的收入內佔有一定的份量。而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用家對 iPad 的反應一般。理由好簡單,「不能拿出來炫耀的東西,買來干嘛!」雖然有不少網站會話:「 Surface 增長兩倍喎,搶咗唔少生意啦!」但始終作業系統不同,要搶走用家並不容易。而且如果 Surface 有能力在 iPad 搶走兩成銷售,我有理由相信增加的數字,不止兩倍。究竟 iPad 未來的動向,會好似 Tim Cook 一樣,走向 iPad Pro的專業用家群,還是令到 Macbook Air 成為第二個受害者?相信要拭目以待。

2014-09-09_2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