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Fusion 菜餐廳 NAM VIỆT NAM Café 全新夏日限定菜單登場

越南Fusion菜餐廳 NAM VIỆT NAM Café 為迎接夏天的到來,推出全新夏日限定菜單, 8道充滿Fusion風味的創意佳餚,包括前菜、主菜、小吃、飲品至甜品,其中更有以「幻變」為主題的一系列「視覺系」的創意菜式,造型吸睛搶鏡,不但打卡一流,更為食客提供獨特的多感官美食體驗,喜歡打卡的吃貨怎能錯過呢!

閱讀更多

香港動漫電玩節2022 限量《鏈鋸人》精品《福音戰士》發光珍藏版八達通卡

一年一度動漫界盛事「 香港動漫電玩節2022 」即將歸來!由7月29日至8月2日,動漫代理商—羚邦集團,將再度進駐香港動漫電玩節(攤位:F03),香港首賣動漫周邊產品包括《鏈鋸人》、《咒術迴戰》、《排球少年!!》、《我的英雄學院》、《國王排名》、《搖曳露營》、《BLEACH》千年血戰篇等。

閱讀更多

啟用 YouTube 多重驗證都無用 YTStealer 新招騎劫創作者帳戶

唔少人而家都會靠 YouTube 頻道發布短片,甚至會靠 YouTube 賺取點擊費,而一款叫做 YTStealer 嘅惡意軟件就專門瞄準 YouTube 創作者攻擊,為咗令目標人物更易上當,網絡犯罪集團會將惡意軟件隱藏喺免費影片編輯工具入面,又或其他連線遊戲嘅破解工具內,只要受害者安裝咗呢啲虛假軟件,犯罪集團就可以偷取收藏喺瀏覽器內嘅登入 token,就算受害者有啟用多重因素驗證(MFA)功能,只要仲未登出帳戶,一樣會俾對方偷用到。雖然保持登入狀態係好方便,但如果擔心苦心經營嘅頻道俾人騎劫,都係養成每次登出嘅良好習慣好啲。

閱讀更多

安泰新能源推出 BIPV 新品,推動建築業零碳轉型

廈門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6月29日,光伏支架全產業鏈供應商安泰新能源(Antaisolar)舉行了線上新品發佈會。 在此次活動中,安泰新能源正式發佈其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新品 –「泰陽頂」。

安泰新能源總裁黃麗琴女士在發佈會現場介紹「泰陽頂」
安泰新能源總裁黃麗琴女士在發佈會現場介紹「泰陽頂」

安泰新能源首席執行官黃麗琴表示:隨著全社會都開始重視低碳發展,分佈式光伏市場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光伏建築一體化在光伏安裝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安泰新能源開拓了自己的分佈式光伏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科技經驗。

為了滿足BIPV市場的需求,安泰新能源大力開展研發工作,打造出全新的BIPV「泰陽頂」,並致力於推動建築零碳轉型。 為解决工商業屋頂光伏安全性差、使用不便、運維麻煩、耐久性差等痛點,「泰陽頂」在效能上進行了全面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線上發佈會通過聯動三個不同的實驗室,展現了「泰陽頂」在防水、安裝、材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首先,「泰陽頂」可實現100%防水效果,產品中使用的防水部件不僅可以防止漏水,還可以保護建築物。 其次,「泰陽頂」的整個安裝過程可以總結為六個字:一放、二壓、三扣,而且運維上也實現了預防性、輕量化和定制化。 最後,「泰陽頂」採用高性能鋁合金材料,經實驗證明,其性能高出中國國家標準20%,重量輕,且强度高。 這些特點可確保「泰陽頂」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使其不僅符合建築標準和美學要求,還能將系統成本縮減20%,並將效率提高50%。

作為行業領先的BIPV產品,「泰陽頂」不僅經濟環保,而且回收效率高,其使用壽命長達50年,與建築物相當,同時安泰新能源還將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因此,「泰陽頂」無疑是光伏建築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首選產品之一。

對安泰新能源來說,「泰陽頂」的推出意義重大,有助於促進建築綠色轉型。 未來,安泰新能源將繼續致力於BIPV行業,旨在推動零碳轉型,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

https://cn.antaisolar.com

sales. bipv@antaisolar.com

閱讀更多

IBM 發布《 2022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 》

企業AI應用三大領域:彌補關鍵技能缺口 實現流程自動化 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台北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IBM公司近日發表市場調查報告《2022 年全球AI 科技使用現況》,資料顯示全球企業採用 AI科技 (以下稱AI) 的比例持續成長,達到35%,比前一年 (2021年) 上升4%。其中 IT維運、安全及威脅偵測、業務流程自動化是目前AI應用最熱門的領域;三分之一 (33%) 的受訪企業已經採用智慧維運 (AIOps; AI for IT Operations)。

這份報告也首次針對「是否計劃在其企業永續發展計畫中使用 AI科技」進行調查;三分之二 (66%) 的受訪企業表示正在應用 AI 或計畫應用 AI,加速公司落實 ESG永續發展。

《2022 年全球AI 科技使用現況》報告說明了全球企業採用AI比例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企業為了因應新冠疫情,對數位轉型的投資增加,在轉型過程中體認到AI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是企業長期以來始終面對人才缺口與關鍵技能不足的困境。報告中也強調,隨著AI科技越發成熟、價格更有競爭力且易於建置,企業採用AI 的速度將會加快。

IBM發布《2022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報告,揭示企業AI應用的三個主流領域:彌補關鍵技能缺口、實現流程自動化、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IBM發布《2022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報告,揭示企業AI應用的三個主流領域:彌補關鍵技能缺口、實現流程自動化、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IBM發佈《2022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 揭示企業AI應用三大領域:

彌補關鍵技能缺口、實現流程自動化、促進企業永續發展

《2022 年全球 AI 科技使用現況》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 全球企業採用AI的比例穩步成長35%的企業表示已經開始使用AI,42%的企業表示正在評估;大型企業使用AI的意願比中小型企業為高。與 2021 年相比,企業在2022年使用AI的意願增加了13%。以產業別來看,金融服務、媒體、能源、汽車、石油和航空航太業的全球企業正在積極建置AI應用。
  • 熱門的AI應用包括業務流程自動化、資訊安全等:企業已將 AI 應用於各種場景,其中 IT維運、安全及威脅偵測、業務流程自動化是目前AI應用最熱門的領域。三分之一 (33%) 的受訪企業已經採用智慧維運 (AIOps; AI for IT Operations),將關鍵的IT營運自動化,在保證應用程式性能的同時,提高運算資源分配的效率。29%的受訪企業正在使用AI進行安全和威脅偵測;28%的企業已將處理自然語言的AI技術應用到市場行銷、銷售和客戶服務等領域。
  • 企業採用AI科技來彌補技能與勞動力的缺口: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是因為勞動力或技能短缺而採用 AI;也有30%的受訪者認為其所在的公司已經從使用新的AI與自動化軟體/工具當中,享受到節約時間成本的紅利。
  • 善用AI科技,助力企業永續發展: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已經或是打算在企業永續發展措施中應用AI;AI 將在企業永續發展議題中扮演關鍵角色。
  • 制定清晰的資料與 AI 戰略,是企業AI應用得以規模化的關鍵:IBM表示,全球企業採用AI科技之所以呈現「漸進式」,是企業在應用AI技術達成業務目標之前,必須要有好的資料治理策略。多數尚未採用 AI 的企業表示,他們缺乏恰當的資料治理工具,以致於不敢跨出第一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僅有28%的受訪企業擁有完整的AI策略,25%受訪企業的AI策略僅限於特定AI應用,37%的企業還在著手制定 AI 策略。
  • 企業越來越重視AI應用的可信度,但欠缺具體行動:建立可信賴、負責任的 AI 實踐與使用AI的成熟度相輔相成;應用AI程度越深的企業,越看重 AI 的可解釋性。然而,儘管越來越多的企業主認為建立可信任的 AI十分重要,但多數企業尚未採取關鍵措施以確保其AI應用是值得信賴且負責任的,尤其在減少偏見 (74%) 、追蹤績效改變/模型偏差 (68%) 、確保能夠解釋基於 AI制訂的決策 (61%) 等方面。

IBM這份調查報告也指出,儘管企業持續投資 AI應用,但對於廣泛採用仍然存在阻礙,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明顯缺乏採用AI的意願和信心。本調查報告提出了影響企業採用 AI 的三大因素:AI 專業知識有限 (34%)、價格昂貴 (29%)、缺少AI建模的工具和平台 (25%)。

這是IBM委託Morning Consult對全球七千多位對於企業IT決策擁有高理解力、高影響力和高決策權的企業高階主管所做的年度市場調查報告。請在此下載完整英文報告

研究方法

這項市場調查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12 日進行,抽樣調查了 7,502 名對其企業的 IT 決策有一定瞭解/影響力/決策力的高階主管,其中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中國、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阿聯酋和韓國各有 500 名受訪者,在拉丁美洲地區(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智利和秘魯)共有 1,000 名受訪者。以線上訪談方式進行,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完整樣本的誤差幅度在 +/-4 個百分點,拉丁美洲地區的誤差幅度在 +/-3 個百分點,置信度為 95%。 在報告總結的最後可查看有關研究方法的完整詳細資訊。

關於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的提供者,為全球超過 175 個國家的客戶服務,協助其從擁有的資料裡獲取商業洞察、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並取得產業競爭優勢。 來自金融服務、電信和健康醫療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近 3,800 家政府和企業機構,採用 IBM 混合雲平台和 Red Hat OpenShift 解決方案,快速、高效、安全地實現企業數位轉型。IBM 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產業導向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和企業服務領域的突破性創新,為客戶提供開放和靈活的選擇。IBM 對企業誠信、透明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多元與包容文化和服務精神的承諾,歷久彌新,是 IBM 業務發展的基礎。

關於台灣 IBM 公司,請參閱 https://www.ibm.com/tw-zh

台灣 IBM 新聞室:https://taiwan.newsroom.ibm.com/

新聞聯絡

IBM 公司公關部劉家容 Kate Liu kateliu@cn.ibm.com  / WeChat ID: KateCJLiu

 

閱讀更多

Ÿnsect 準備增加小黃粉蟲的生產以供人類食用

  • EFSA 為人類食用小黃粉蟲開了臨時綠燈,這是昆蟲行業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 隨著荷蘭的生產已經開始,Ÿnsect 現在準備加速其產品在新的歐洲市場供商業用途 
  • 上月,在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調查曾吃過昆蟲或昆蟲蛋白的成人,當中有 96% 表示他們喜歡或會再試一次 
  • Ÿnsect 旨在使用昆蟲蛋白作為解決方案來幫助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主要挑戰:養活世界人口、保護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以及應對全球暖化 

巴黎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作為支持可持續發展和滿足氣候變化目標的一種營養豐富且有效的人類食用昆蟲手段今天再次得到推動,因為小黃粉蟲(黑菌蟲)成為第四隻獲得歐洲食品安全局 (EFSA) 積極評估的人類食用昆蟲。

EFSA 的評估必須得到歐盟委員會的確認,在得到歐盟成員國當局認可後,歐盟委員會將最終授權市場批准,然後該產品才能在整個歐洲大陸全面銷售。

這決定對於昆蟲養殖的全球領導者 Ÿnsect 來說是個好消息,其荷蘭業務(前身為 Protifarm)向 EFSA 提交申請,以期根據歐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擴大其在歐洲的活動。Ÿnsect 擁有適當的基礎設施,可在歐盟委員會批准後立即擴大生產和分銷。

世界資源研究所 (WRI) 預測,到 2050 年,蛋白質的供需缺口將達到 60%,因此尋找替代和可持續蛋白質的競賽正在進行中。

雖然昆蟲批准作為人類食用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但它已經在發展中市場起飛。Ÿnsect 的另一種主要蛋白質黃粉蟲是 2021 年 1 月 EFSA 授權的第一種昆蟲。

在 Ÿnsect 委託並於 2022 年 4 月在英國、美國、荷蘭和法國進行的 OnePoll 調查中,近五分三的受訪者 (57%) 表示,一旦解釋了對環境和健康的好處,他們願意食用昆蟲。此外,在接受調查的 8,326 名曾吃過昆蟲或昆蟲蛋白的成人中,有 96%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喜歡或會再試一次。

Ÿnsect 行政總裁兼創始人 Antoine Hubert 評論道:「歐洲食品安全局最近的評估表明,小黃粉蟲對人類食用是安全的,這是朝著公司擴張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他補充說:「黃粉蟲蛋白提供兩全其美的效果,與動物蛋白一樣營養豐富,但對環境的影響卻少得多。科學界越來越支援這個想法,而赫爾辛基大學 2022 年的一份報告表明,含有大量昆蟲蛋白的飲食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可將環境影響減少 80% 以上,同時為消費者提供高營養價值。」

當被問及他們是否認為(人類)食品製造商應該將昆蟲蛋白更廣泛地納入他們的產品中時,超過四分三的全球調查受訪者(79%)表示同意,只要在包裝上明確說明。

Ÿnsect Human Nutrition & Health 已經在銷售使用小黃粉蟲(品牌 AdalbaPro)的成分,這種成分可以在歐洲的各種產品中找到,包括奧地利 800 多家 Bila 商店中的 Zirp、穀物棒和 Issac 奶昔,以及在幾家丹麥餐廳中發現的由甲蟲製成的美味漢堡包。 公司現在正按計劃加快生產,以滿足歐盟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傳媒聯絡人:
Ÿnsect – Anaïs Maury:anais.maury@ynsect.com | +33 (0)6 78 44 59 80
Sopexa – Rana Barbari:rbarbari@hopscotch.eu | + 353 15569720

閱讀更多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公佈 2022 年排名第 51 至第 100 位的餐廳

倫敦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由 S.Pellegrino & Acqua Panna 贊助的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今天公佈排名第 51 至第 100 位的餐廳,而年度頒獎典禮將於 2022 年 7 月 18 日(星期一)在法蘭德斯安特衛普舉行。 這個年度名單由一個男女人數相若的投票評審團建立,而評審團由美食界的 1,080 個獨立機構組成,包括著名的國際廚師、美食記者及旅行美食家。今年更長的排名名單是透過與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相同的投票過程建立,並突出全球的餐廳。

  • 第 51 至第 100 位名單包括來自墨西哥城以至墨爾本等 15 個不同城市的 20 個新參賽者。
  • 第 51 至第 100 位名單涉及六大洲 22 個地區的餐廳。
  • 有 14 間餐廳來自亞洲、13 間來自歐洲、11 間來自北美、2 間來自中東、2 間來自非洲、1 間來自大洋洲和 7 間來自南美洲。
  • 與去年的第 51 至 100 位名單相比,有 5 個新目的地餐廳加入,包括阿根廷、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和阿聯酋。
  • 第 51 至 100 位名單中排名最高的新加入者是阿聯酋杜拜的 Trèsind Studio,排名第 No.57 位。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Announces the 51-100 List for 2022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Announces the 51-100 List for 2022

今年,亞洲在更長的排名名單中佔 14 間,遍佈七個城市,包括來自東京的兩間餐廳:Sazenka(No.59)和新加入的餐廳 Sézanne(No.82)。阿聯酋有兩間新餐廳加入:Trèsind Studio(No.57)和 Orfali Bros Bistro(No.87),兩者都位於杜拜。其他新餐廳包括來自墨西哥城的 Rosetta(No.60)和 Máximo Bistrot(No.89),以及法國的三間餐廳:巴黎的 Table by Bruno Verjus(No.77 ),位於馬賽最近獲評為 American Express One To Watch 得獎者的 AM par Alexandre Mazzia(No. 80 ),以及 Flocons de Sel(No.99 )。如欲閱讀第 51  100 位名單,請按此處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內容總監 William Drew 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 20 間新餐廳加入這個更長的名單。隨著疫情期間面臨的巨大挑戰,美食世界繼續恢復和重建,我們很高興能慶祝各類餐廳及其背後的團隊得勝。」

2022 年 The 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 盛事將於 7 月 18 日 20:30(英國時間)開始在此處 的 50 Best Facebook 專頁和在此處的 YouTube 頻道上直播。

存取傳媒中心:
https://mediacentre.theworlds50best.com

閱讀更多

H空出世 大有可為 — CSCO -復宏漢霖腫瘤免疫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上海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7月3日,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復宏漢霖聯合舉辦的「CSCO-復宏漢霖腫瘤免疫高峰論壇」於線上隆重舉行。

山東省腫瘤醫院于金明院士、南京金陵醫院腫瘤中心秦叔逵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徐瑞華教授、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孔北華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吳令英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醫院王寶成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儲以微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李蘇教授等專家及復宏漢霖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張文傑先生、復宏漢霖總裁朱俊先生共聚雲端,共同慶祝H藥 漢斯狀®商業化上市,並就腫瘤免疫治療在消化道腫瘤、肺癌、婦科腫瘤等領域的現狀、前沿技術及發展前景等話題展開討論與分享,推動本土創新醫藥成果更好造福廣大患者。

會議伊始三位大會名譽主席對各位嘉賓的出席表示歡迎並致辭,金明院士提到:「很高興與各位專家於線上相聚,分享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成果,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祝賀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PD-1抑制劑漢斯狀®上市,為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患者帶來治療新選擇。該生物創新藥適應症佈局廣泛,期待後續更多優異的臨床研究結果,為我國腫瘤免疫治療賦能添勢!」秦叔逵教授代表ASTRUM-010臨床研究組對漢斯狀®的上市表示熱烈祝賀,他提出:「腫瘤免疫治療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以漢斯狀®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的湧現對該領域治療水平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中國民族製藥企業,復宏漢霖致力於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為中國腫瘤治療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今後復宏漢霖能研製出更多創新生物藥,切實惠及廣大患者。」徐瑞華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漢斯狀®的上市滿足了臨床之需,以『質高價優』給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用藥選擇,並再次證明了復宏漢霖強大的研發實力。冀望漢霖能夠繼續發揮研發和產品管線優勢,與CSCO等相關方加強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合作,以更多更好的產品助力腫瘤防治事業邁向新台階。」

張文傑先生寄語本次大會:「非常感謝各位專家蒞臨『CSCO-復宏漢霖腫瘤免疫高峰論壇』。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諸多免疫治療藥物的湧現在造福患者的同時,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際化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復宏漢霖以有效創新、先進生產和強大商業化能力滿足臨床未盡之需,致力成為中國新一代生物製藥領導者。H藥是公司首個創新型單抗,於2022年3月獲批治療MSI-H實體瘤。圍繞H藥,復宏漢霖還佈局了肺癌、食管癌、頭頸鱗癌和胃癌等適應症,期望這款『中國製造』的高品質創新抗癌藥為更廣泛的腫瘤患者提供可負擔、療效更好的治療方案。此外,復宏漢霖也將繼續發揮產品組合、研發平台、生產質量體系和商業化規模和效率等方面的優勢,並攜手產業鏈上的夥伴不斷豐富產品管線、探索商業新模式,以『求真、求實、求新』的姿態向Biopharma穩健進化,推動我國醫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後,朱俊先生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復宏漢霖全球研發管線佈局:「H藥是復宏漢霖的核心產品之一,在產品設計及適應症佈局等方面具有差異化優勢。目前該生物藥已獲批MSI-H實體瘤,其針對其他適應症的臨床研究正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全球入組已超2800人。此外,公司充分發揮和挖掘H藥的優勢和潛力,積極推進其與公司其他產品的聯合創新療法研究。除H藥外,復宏漢霖的HLX11(帕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HLX14(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HLX208(創新型BRAF抑制劑)、HLX301(創新型抗PD-L1xTIGIT雙抗)、HLX35(創新型抗EGFRx4-1BB雙抗)等多款產品的臨床研究也正在有序開展。我們將持續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和協作,推動在研產品的各項進程,以完善的產品管線和創新研發探索更多可能,惠及全球更廣大患者。」

醫學的研發與探索任重而道遠,中國的臨床科研工作者們不斷突破壁壘,打破局限,為患者帶去希望之光。本次大會開場特設了「致敬研究者」環節,共同向為腫瘤治療披荊斬棘的中國研究者們致敬。金明院士、馬軍教授、程穎教授、梁軍教授、孔北華教授、王寶成教授紛紛寄語,希冀中國腫瘤治療之路越走越寬,以創新實幹描繪宏偉藍圖,為腫瘤患者創造更多生機。此外,金明院士、徐瑞華教授、李進教授、沈琳教授、周彩存教授對H藥這款創新生物藥的上市也送上了祝福並寄予厚望,希望復宏漢霖充分發揮H藥臨床優勢,積極探索更多適應症研究,以優異的臨床表現和研究成果,賦能中國腫瘤治療事業新發展。

H空出世 鑒往知來

本環節由李進教授和沈琳教授主持,回顧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聚焦中國免疫治療格局及未來藥物研發趨勢。

儲以微教授首先分享了腫瘤免疫治療百年發展史,她介紹,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給癌症的治療帶來了諸多奇跡,回顧腫瘤免疫治療100多年的歷史,從嘗試激活免疫控制腫瘤的免疫治療初始階段,到腫瘤免疫相關理論的突破、關鍵細胞的發現為腫瘤免疫治療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再到近二三十年免疫治療取得了一系列矚目成就,成為腫瘤治療之光。免疫治療的沉浮百年,雖歷經坎坷,發展起步晚,但進步快、前景好、有望成為攻克癌症的利器。目前,腫瘤免疫療法湧現了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細胞治療、癌症疫苗等已應用於臨床的新一代治療方法,並在部分治療難度較大的腫瘤領域獲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患者獲益明顯,給腫瘤治療提供了新方向,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前景。相信隨著科研的持續進步,新興的免疫療法將得到長遠的發展,同時希望更多人加入免疫治療研究行列,給患者帶去更多希望。

在專家討論環節,在主持人李進教授的引導下,各位嘉賓針對我國免疫治療發展和相關藥物研發趨勢各抒己見。沈琳教授表示,免疫治療在腫瘤臨床治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PD-1/PD-L1投入臨床使用,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但其耐藥性問題值得關注。對此,First-in-Class和Me-Better是未來藥物研發的方向之一,此外,相關企業也需探索拓展適應症的佈局,真正聚焦臨床需求,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胸懷,推出更多高品質免疫藥物。秦叔逵教授提到,國內PD-1/PD-L1領域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旨在引導企業做好產品立項,尋求差異化發展。在此背景下,免疫治療的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是關鍵,本土創新藥企更要致力創新,以差異化、可持續的競爭推動腫瘤免疫治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張文傑先生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分享了看法:「腫瘤免疫藥物的『內卷』是行業發展早期的產物,這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最終留下的必將是具有獨特優勢、更為優秀的企業。對於復宏漢霖而言,這是個歷練的過程,因我們在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方面的強大實力,我對H藥的脫穎而出充滿信心。」徐瑞華教授最後補充道,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通過企業、研究機構等各方共同努力來更深層次地剖析該治療模式,充分挖掘潛力,更好地將免疫治療應用於臨床治療,探索更多聯合其他療法的可能,為腫瘤治療帶去啟迪。

H空出世 聚焦前沿

此環節由周彩存教授孔北華教授主持,多位專家從H藥的藥理學特性及其針對消化道腫瘤、婦瘤、肺癌等領域免疫治療優勢等方面多維度剖析H藥的創新之道。

李蘇教授提到,以PD-1/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腫瘤治療的格局,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症治療的核心支柱。其中,斯魯利單抗作為一款創新型PD-1抑制劑,其在MSI-H實體瘤臨床應用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臨床研究等領域表現優異,從臨床藥理學角度來看,綜合廣泛的臨床數據和藥理學模型分析,斯魯利單抗的6大特性可總結為:結構穩定、無ADCC、CDC和ADCP效應,有效保護活性T細胞、結合表位面積大、親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抑瘤活性強。同時斯魯利單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在各項臨床研究中得到廣泛地驗證,助力高效免疫治療。

李進教授在大會上介紹了腸癌臨床研究的進展,他說:「免疫治療給很多腫瘤帶來了福音,針對MSI-H實體瘤,PD-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顯著。作為一款創新型的PD-1抑制劑,斯魯利單抗在MSI-H型結直腸癌患者中12個月OS率高達88.7%,為患者提供了更優的用藥選擇。此外,針對於腸癌中占比更高的MSS型患者,全球也開展了眾多臨床研究,探索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藥物、其他PD-1/PD-L1靶向藥物等來提升治療效能,降低毒副反應,延長患者生存期。未來,免疫治療作為腸癌領域的重要治療手段將迎來更多創新,例如,雙免再聯合其他靶向藥物,包括BRAF或抗血管的靶向藥物等,相信腸癌的治療能夠從中取得更多突破,期待腸癌治療的春天盡早來臨!」

程穎教授在本次大會上分享了小細胞肺癌(SCLC)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並對H藥在此領域的臨床應用前景寄予厚望。她表示,SCLC作為一類侵襲性強、進展快、預後差的惡性腫瘤,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焦點。隨著研究的進展,免疫治療在SCLC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免疫聯合化療已成為ES-SCLC新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以斯魯利單抗為例,其聯合化療治療ES-SCLC開展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將總生存期提高到15.4個月,這是目前公佈的所有免疫一線治療ES-SCLC研究結果中總生存期獲益最顯著的,也是首個PD-1抑制劑一線治療ES-SCLC獲得陽性結果的研究,實現了小細胞肺癌新藥研發領域的里程碑突破。未來,我們還需從探索更高效的免疫治療策略,分析免疫獲益人群,深挖發病機理等方面入手,探尋治療突破,讓更多SCLC患者獲益。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婦科腫瘤領域收穫了諸多成果,吳令英教授介紹道,近年我國婦科三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然而,患者從傳統的治療方法中的獲益有限,5年生存率較低,無法滿足我國婦科腫瘤治療的需求。研究顯示,婦科腫瘤具有高PD-L1表達、高MSI-H發生率等提示可以使用免疫治療的特徵,換言之,免疫治療能夠為婦科腫瘤治療帶來新思路。以斯魯利單抗為例,其聯合白蛋白紫杉醇二線治療晚期宮頸癌研究主要終點ORR達57.1%,次要療效終點中位OS為15.5個月,12個月DOR率達到70%,患者獲益顯著。此外,在斯魯利單抗二線及以上治療MSI-H/dMMR 實體瘤的研究中,子宮內膜癌隊列的DCR達100%,安全性良好,有望為更多婦科腫瘤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另外,業界也在積極探索免疫聯合方案的應用前移,可以說,免疫聯合治療是婦科腫瘤的未來方向,期待未來更多的研究為婦科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可能。

H空出世 心懷使命

馬軍教授梁軍教授共同擔任該環節主持,聚焦實體瘤免疫診療現狀,倡導腫瘤診療規範化和標準化,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王寶成教授介紹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數據,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457萬例,佔全球23.7%,新發癌症前十位的均為實體瘤,死亡人數排名前九位的也都是實體瘤。目前,免疫治療已成為實體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其中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預後,降低死亡風險,但在臨床仍存在藥物可及性低以及醫生缺乏使用經驗等問題,導致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的不規範。因此,CSCO免疫治療專委會特別推出《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以期規範診療、讓免疫治療更加有據可依。而本次CSCO推出的《CSCO實體瘤免疫治療白皮書》,基於科學的臨床調研,更系統地描述了我國當前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應用情況,包括處方情況、用藥頻率、不良反應處理、生物標誌物檢測等,此外,白皮書還將幫助瞭解不同科室臨床醫生免疫治療的觀念差異,知曉臨床醫生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和認知,為相應臨床研究及規範化治療奠定基礎,從而推動我國免疫治療規範應用,提升我國腫瘤規範化診療和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水平。

在隨後的《CSCO實體瘤免疫治療白皮書》線上發佈儀式上,該白皮書專委會成員秦叔逵教授、李進教授、梁軍教授、馬軍教授以及王寶成教授啟動白皮書發佈,共同倡議建立並規範腫瘤治療標準,多方聯手推動腫瘤診療規範化、高質量發展,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的健康權益。

大會總結

在會議總結中,秦叔逵教授說到,今天的大會圍繞腫瘤免疫治療進行了多維度的探討,成果頗豐。斯魯利單抗的上市也為我國的腫瘤免疫治療帶來新希望,期待它在臨床發揮所長,在其涉獵的其他適應症研究中取得優異結果,造福更多患者。徐瑞華教授提到,此次會議對我國腫瘤免疫治療的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並就其未來發展提供了參考方向,收穫良多。希望H藥的上市也能從臨床角度推動腫瘤治療發展,並以其差異化優勢促進行業有序競爭,讓患者獲益最大化。最後,兩位教授表達了對復宏漢霖及與會專家的感謝,宣佈本次會議圓滿結束。

隨著相關學科、臨床研究及腫瘤治療技術發展,腫瘤免疫治療將持續創新,進一步提高我國臨床腫瘤診療水平,為腫瘤患者帶去更多可能和希望。作為免疫治療的「新利器」, H藥也將帶著所有的期盼,以首個獲批適應症MSI-H實體瘤為起點,在肺癌、食管癌、頭頸鱗癌和胃癌等適應症領域繼續推進各項免疫聯合療法研究,盡快惠及更廣泛的患者,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優治療選擇。此外,復宏漢霖也將發揮H藥的「引擎」作用,積極推動公司在創新生物藥和生產工藝等方面的開發和優化,拓展產品管線,加速全球商業化佈局,致力打造中國生物製藥民族品牌。

閱讀更多

「 Endowus 智安投 」進軍香港作為首個海外市場

亞洲首創不收取銷售佣金的線上財富管理平台  解決客戶投資痛點 

宣佈任命前惠理集團董事總經理、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及螞蟻集團合資公司前首席市場官,袁淇欣為香港業務主管

香港2022年7月5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線上財富管理平台「Endowus智安投」(Endowus公司) 致力為投資者提供最專業、全面的理財管理方案,解決包括高昂費用以及因佣金制度產生銷售與客戶利益不一致的行業痛點。在過去兩年,Endowus已為客戶提供超過1700萬港元的「銷售佣金回贈」,退還到客戶個人或其新加坡「公積金計劃」及「退休輔助計畫」投資賬戶。

投資者包括瑞銀集團、軟銀亞洲和三星風險投資,Endowus總融資金額達3.76億港元。品牌今天宣布任命袁淇欣女士為香港業務主管,董事總經理,負責建立及領導Endowus在香港的業務,計劃於2022年第四季度在香港推出其線上財富管理服務。 

Endowus 行政總裁  萬振邦 表示:「十分高興再次宣布Endowus邁向新的里程碑 — 將我們首創不收取銷售佣金的線上財富管理平台帶到香港,作為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首站。高透明度及智能的線上財富管理服務是市場不可逆轉的新趨勢。早前Endowus已獲得香港證監會第1類、第4類和第9類業務的牌照許可,可以於香港提供財富管理、諮詢及資產管理業務。我們十分高興能夠邀請到袁淇欣女士加入我們的領導團隊。憑藉她過去10多年投身於金融科技和不同金融機構的寶貴經驗,我深信在她的帶領下,Endowus將能為香港客戶提供全新更好的財富管理體驗,並取得如在新加坡一樣的成功。」

於金融科技、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業務擁有逾12年經驗的袁淇欣女士,以優異成績於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畢業,並於德意志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的投資銀行部展開其職業生涯。加盟Endowus前,她曾任職香港最大的本土基金公司惠理集團,擔任董事總經理,負責直銷、市場營銷、傳訊、投資者關係以及其他戰略發展相關的重要事務。此前,她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擔任業務發展與戰略合作總監,負責推動與國際金融機構及螞蟻集團海外電子錢包夥伴的戰略性合作,每年服務超過12億活躍用戶。

袁女士在2019年任職螞蟻集團期間,促成了美國最大基金公司先鋒領航集團 (Vanguard)及螞蟻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項目,並兼任該公司的市場總監兼投資者顧問服務部門主管。該合資公司隨後成為首家獲中國證監會批准的第三方獨立基金投資顧問公司,推出服務不滿一年獲取逾100萬名用戶。

袁淇欣女士表示:「Endowus在新加坡為行業帶來變革型的轉變,同時為客戶創造價值。只收取投資顧問費,以及提供100%的銷售佣金回贈都是香港前所未見的做法。我們希望藉引進由Endowus在新加坡首創的獨特業務模式,香港客戶能在我們的線上平台上更好地進行投資理財。感激Endowus對我的信任,委任我負責其首個海外市場拓展項目。我十分期待與團隊一同在香港實踐Endowus的理念,在公平,具透明性的費用制度下,為投資者帶來最好的投資產品及最專業的投顧服務。我們希望成為香港客戶的首選財富管理夥伴,包括其私人儲蓄以及未來拓展至退休金投資。」

有關 Endowus智安投

Endowus是亞洲領先的財富管理平台,首創不收取銷售佣金的業務模式,並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香港證監會的牌照許可。Endowus是新加坡首個提供私人財富(現金) 和公共退休保障儲蓄(新加坡公積金計劃(CPF)和退休輔助計畫(SRS的綜合綫上財富管理平台。透過個性化的線上體驗,Endowus讓投資者以公平、合理的費用,取得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及解決方案 ,從而獲得財富增長。

於2017年成立,Endowus融資金額已超過3.76億港元,投資者包括瑞銀集團 (UBS)、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公司 (EDBI)、Prosus Ventures、Z Venture Capital、三星風險投資 (Samsung Ventures)、新加坡電信旗下Singtel Innov8以及全球領先的風險投資公司光速創投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和軟銀亞洲 (SoftBank Ventures Asia)。截至2021年12月,Endowus管理的資產總值超過15億新加坡元(10億美元)。

Endowus的行業領導地位廣受業界認可,更獲獎無數。當中包括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 (Asia Asset Management) 新加坡2022 Best of the Best 年度最佳資產管理金融科技公司 、年度最佳首席執行官(CEO)、年度最佳首席投資官(CIO)、財資 (The Asset) 2022年AAA財資智能大獎的新加坡年度最佳金融科技企業、領英(LinkedIn)2021年最佳初創業公司之一和2021亞洲金融科技獎項中的年度最佳財富管理科技公司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