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約有8,000萬人罹患青光眼,每年更有360萬人因該眼疾而永久喪失視力。在香港,青光眼亦是頭號致盲眼疾(23%)。本年度 2022 James Dyson Award 設計大獎香港區得獎者就這個問題嘗試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O_Oley 是一款非入侵性的物理治療設備,可以幫助輕度及早期青光眼患者防止病情惡化。用家只需佩戴一套舒適的弧形護目鏡,毋須接觸眼睛便能為雙眼進行恆溫按摩。設備更可以根據用家設定主動舒展眼部肌肉,有助增強淚液分泌,從而提高眼部順應性。

O_Oley 配備角膜組織順應性改善 (CTCI) 系統和多個肉眼可見的紅外光譜來增加眼部組織的溫度,同時促進血液循環來幫助眼部組織放鬆,以增強其承受眼內壓力的能力。這既可以減少眼部組織的壓力,又能降低因青光眼引起視覺神經損傷的風險。
O_Oley是非入侵性的治療方法,與其他治療青光眼的方法不同,讓用家可以在家中享受舒適溫熱治療體驗。
發明團隊
O_Oley是由四個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系的學生設計,包括隊長郭健南和成員陳冠中、除旻志和梁婉盈。團隊希望透過他們個人化且簡便舒適的設計以鼓勵用家可每天使用,從而能夠減少全球青光眼的發病率。
勝出2022香港區James Dyson Award設計大獎為O_Oley 團隊贏得 5,000 英鎊獎金,讓團隊能夠為設計申請專利並創立一間初創公司,繼續改善O_Oley的設計,使O_Oley護目鏡更輕巧易用。

O_Oley 的第一個產品原型取材自游泳護目鏡,前面裝有一塊扁平的水晶片,使團隊能夠監測不同拉伸力度下的眼部情況。通過 3D 掃描面部模型,團隊可以測試和檢查各種護目鏡形狀的合身度。他們簡化了商業原型的設計,使其更加舒適和堅固。
O_Oley 將晉身James Dyson Award 設計大獎國際賽,而O_Oley 團隊旨在將該產品商業化。成員們希望收集用戶意見以改善界面設計和功能,並希望在基於用戶狀況和眼睛健康上建立更個人化的肌肉伸展程序。團隊還希望開發一個手機應用程式,令用家能更輕鬆和方便度身制訂治療過程。
國際賽入圍名單將於 10 月 12 日公佈,而國際賽冠軍將於 11 月 16 日公佈。
優異獎
問題:讀寫障礙是一種與寫作能力受損有關的學習障礙,患有讀寫障礙的人一般較難清晰而快捷地書寫。估計全球約10% 人口患有讀寫障礙,當中包括Dyson創辦人James Dyson。而對於以中文作為母語的讀寫障礙患者則需要由心理學家進行冗長的評估。

解決方案:PreDyctor 是世界上第一個漢字讀寫障礙識別系統。它是一個快捷且低成本的初步篩選系統,可以預測被評估者患有讀寫障礙的機率。 PreDyctor 使用兩個獨立的模型分析筆跡,分別是基於筆劃的評分模型和基於相似性的比較模型,然後系統會把兩個模型的結果聚合來估計被評估者患有讀寫障礙的概率。 PreDyctor 能識別以中文作為母語的幼童是否患有讀寫障礙,讓家人能盡早發現並提供相應的治療和訓練。
